English

发掘潜力重在开源

1998-04-27 来源:光明日报 张玉玲 我有话说

中国人口的70%在农村,但目前农村占有社会消费品总需求还不到40%。如每个农民多消费1元钱,就是9亿多元。另外,城市彩电的普及率是农村的4倍、电冰箱是9.5倍、洗衣机是4.3倍。如果能提高农村消费构成、激发农村需求,就能发掘出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,使之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新推动力。特别是今年要确保国民经济增长8%的速度时,理应更多地关注农村这个广阔市场了。农业部政策体改法规司综合分析处处长张红宇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。

张红宇说,消费的来源是收入,农民的收入直接牵动着农村的消费。资料表明,80年代改革之初,农民收入、储蓄、消费的增长快于城市居民,农村市场极为红火;到了90年代初期,城市各项指标的增长均高于农村,城乡差距拉大,农村需求份额下降,农村市场陷入疲软状态。最近几年,农民收入增长虽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,但农村市场启动仍然乏力。要扩大内需,发掘农村市场潜力,当务之急是帮助农民开源,让他们增产又增收,提高消费的水平和能力。

他认为,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的大环境受到几方面的影响:

第一,农产品价格不理想。除粮食价格如此外,禽蛋、水产品的价格下滑,蔬菜、水果的价格也很低迷。

第二,乡镇企业效益下滑。去年上半年,农民从乡镇企业得到的收入与上年同期相比,增幅减少19%。再加上今年乡镇企业产品出口受阻和乡镇企业自身结构不合理、重复建设、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,使乡镇企业的效益不佳。同时,乡镇企业吸纳农业劳动力的速度减缓,80年代中期,农村每年要转移1500万左右的剩余劳动力,去年仅转移400多万剩余劳动力,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增长。

第三,劳务收入减少。改革开放以来,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,劳务收入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源。但是,近两年来,城市要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,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空间日趋减小。农民劳务收入下降。

第四,农民缺乏新的收入增长源。

张红宇说,现在应辨明形势,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引导。致力于农业结构的调整,通过稳定产量、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兼顾发展、两条腿走路来为农民开源,以提高农民的收入。同时,还要通过农业产业化,提高效率,带动农产品加工业、储运业的发展来优化结构。在这次结构调整的过程中,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帮助,还要靠基层120万农业科技推广队伍的宣传和指导,依靠科技进步来为农民开源、增收。

张红宇特别谈到了如何依靠科技推广来开源、解决农民“卖粮难”的问题。他说,品质不高,缺乏高档次产品是近年来部分农产品难卖、农民难以取得高收益的主要原因。农业也要有精品意识,真正的名、特、优、新农产品从来不缺市场。传统的水稻、小麦、玉米要更新品种,蔬菜、水果也要调整品种结构。如要改变传统的粮食观念,根据口粮、工业粮、饲料粮的不同用途来进行生产,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,保证农民增收。

为农民开源、发掘农村市场的潜力,还要花大力气寻求新的增长源,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,可以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项目。如强化非农产业的开发力度,有的地方可以拍卖荒山荒坡,有的地方可以发展庄园农业、农业旅游,开发农为旅游资源。此外,要改变只在生产环节开源的传统做法,延伸到产前、产后的农业生产全过程去开源。

只有开源、提高农民收入后,再以适销对路农村消费品、加强农村商业网络建设、建立固定的农村消费品购销渠道,才能把农村市场的潜力变成刺激经济发展的动力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